为深入贯彻“大思政课”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精神,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,9月18日,学校思政部教师带领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们,走进王庄乡小坡村杨顺清事迹展陈室及乡村振兴实践基地,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“行走的思政课”,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,筑牢幼教初心。
展陈室里学担当,读懂“万里护送”的精神
“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杨顺清同志毅然挑起箩筐,跨越千山万水护送革命后代,用脚步丈量忠诚与使命……”在杨顺清事迹展陈室,讲解员的动情讲述让在场师生仿佛穿越回那段艰辛岁月。老红军杨顺清“勇挑重担、一往无前”的高尚品德,通过一张张珍贵图片、一个个生动故事,深深烙印在同学们心中。
参观尾声,教师现场总结道:“杨顺清同志的‘万里护送’不是传说,而是革命先辈用信念与担当写就的史诗。作为未来的幼教工作者,大家要把这种担当精神融入职业理想,当好培育时代新人的‘铺路石’。”
田间地头践初心,体验“勇挑重担”的艰辛
走出展陈室,一场特殊的“重走信仰之路”沉浸式体验拉开序幕。为了体验当年杨顺清同志负重而行的艰辛,同学们化身“挑夫”,小心翼翼地将重达30斤的物资放进扁担,负重徒步行走约1.4公里。起初的新奇很快被肩头的酸痛取代,汗水浸湿衣衫,脚步愈发沉重,但没有一名同学中途放弃。
“原来‘勇挑重担’四个字,要靠实实在在地坚持去践行。”体验结束后,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李同学擦着额头的汗说,“杨顺清同志当年挑着的是革命希望,如今我们挑着的是体验与感悟,而未来走上幼教岗位,我们要挑的是万千孩子的成长责任。”
产业基地悟传承,看见新时代“挑夫”的模样
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,同学们走进小坡村特色产业基地。沿着整洁的产业大道前行,成片的黄桃种植园枝头硕果累累,曾经的贫困村已蜕变为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。与村干部、产业带头人的交流中,同学们更清晰地看到了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生动延续——基层党员干部正如新时代的“杨顺清”们,挑起了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重担,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这种“担当”。
“过去以为‘担当’是遥远的英雄叙事,现在才明白,在乡村振兴一线扎根奉献是担当,未来在幼儿园里呵护孩子成长也是担当。”同学们在现场交流中纷纷表示,通过这次实地探访,他们对“担当”有了更鲜活的理解。
研讨会上明方向,让红色基因浸润幼教课堂
在最后的“红色基因与幼教初心”主题研讨中,同学们的思考愈发深入。“我们可以把杨顺清的故事改编成绘本,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讲担当。”“在户外活动中设计‘小小挑夫’游戏,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会坚持。”大家围绕如何将杨顺清精神融入幼儿教育实践各抒己见,将思政感悟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构想。
此次“行走的思政课”是清镇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通过“知担当—析担当—悟担当—践担当”的层层递进设计,打破了学段壁垒与课堂局限。正如同学们所言,这堂课“听得懂、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有触动”,让红色历史“活”了起来,让国家战略“近”在眼前,将职业使命“烙”入心中。大家清晰地看到了个人未来职业发展与国家、社会需要之间的紧密联系,增强了投身幼教事业、传承奋斗精神的内生动力和使命担当。未来,这群学前学子将带着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担当,在幼教岗位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初心答卷。
(一审:唐闻晓 二审:张远梅 三审:车 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