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,更是高校育人的深厚滋养。为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将文化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近日,我校图书馆(励学书院)红枫讲坛特邀贵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兼副书记、教授、南京大学文学博士赵永刚,在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带来“《红楼梦》与儒家伦理——仁礼之道的文学解构”主题讲座。

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,《红楼梦》不仅是描摹人情世态的文学瑰宝,更承载着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。讲座中,赵永刚教授以“伦理”为核心切口,将通透的文学解读与深刻的思想阐释相结合,带领师生穿透文本表象,探寻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。他指出,《红楼梦》以贾府兴衰为叙事主线,将儒家“家国同构”“三纲五常”的伦理思想深度融入故事肌理——“孝”是家族维系的核心准则,贾母的尊崇地位、王夫人对礼教的恪守,皆是孝道价值的鲜活实践;“悌”“礼”渗透于尊卑长幼、兄弟相处的日常,构筑起封建家族的秩序根基。而五伦关系的逐步崩坏,既暗藏着贾府由盛转衰的内在逻辑,更隐喻了封建末世儒家伦理的现实困境,让伦理叙事与家族命运形成深刻呼应,也让师生直观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。
深入剖析封建末世儒家伦理的双重面向时,赵教授的解读引发了全场共鸣。他强调,此时的儒家礼教既是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纽带,却也在封建制度束缚下逐渐僵化功利,异化为压抑人性的枷锁,其虚伪性与崩塌趋势在《红楼梦》中得到深刻揭露。但曹雪芹并未简单否定传统,而是在继承儒家五伦思想的基础上实现突破性创新——创辟“男女有情”的第六伦,赋予其与传统五伦同等的伦理价值,以真情对抗功利算计,以纯粹情感区分情欲边界,以精神共鸣超越才情比较,让情感本身成为伦理关系的核心支点。这种“守正创新”的智慧,不仅丰富了中国伦理思想体系,更为当代人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深刻启示。讲座的点睛之笔,在于对曹雪芹伦理平衡智慧的解读。赵教授提到,作品既批判了“父子有亲”等传统伦理对爱情的压制,迎春误嫁中山狼的悲剧便是礼教束缚下人性牺牲的典型写照;同时也警惕爱情伦理对家庭伦理的过度冲击,贾母痛批才子佳人小说“忘父母、弃书礼”的俗套,彰显了对伦理秩序的坚守。这种对传统与创新、家庭伦理与爱情伦理的矛盾调和,让《红楼梦》的伦理思想既具突破精神,又不失现实温度,也让师生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“兼容并蓄、刚柔相济”的独特魅力。
“原来《红楼梦》里藏着这么深的传统文化智慧,不仅读懂了小说,更学会了如何辩证看待传统。”现场一位同学的感慨,道出了大家的心声。整场讲座深入浅出、旁征博引,既让师生重温了文学经典的审美价值,更解锁了传统文化的思想密码,引导大家在批判继承中汲取智慧,在古今对话中坚定文化自信。一直以来,我校始终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,将文化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。红枫讲坛系列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,持续聚焦经典解读、文化溯源、精神传承,为快节奏生活中的师生构筑起一方精神栖息之地。未来,学校将继续深耕文化育人沃土,推出更多优质传统文化系列讲座、实践活动与精品课程,让古典文脉在校园落地生根、焕发新生,引导广大师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、涵养道德情操,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、弘扬者与创新者,为推动中华文脉绵延不绝、永续发展贡献高校力量。
(一审:胥正群 二审:骆洪军 三审:车 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