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送爽,丹桂飘香。在重阳佳节来临之际,为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,切实关怀离退休老同志、传递校地温情,学校多部门联动,围绕“重阳寻秋忆美好,岁月悠悠映人生”“情暖金秋 爱在重阳”等多项主题,开展系列节日活动,让老同志们在温馨互动中感受关怀,在专业服务中触摸养老新可能,在文化浸润中传承中华美德。
登门慰问传关怀 校领导与老同志共话发展
10月29日,校党委书记李华荣,党委副书记、校长任洁,党委副书记廖光力组成慰问组,专程前往离退休老同志家中,送上节日的诚挚祝福。



“最近身体怎么样?生活上有没有需要学校协调的地方?”每到一户,校领导都与老同志们促膝长谈,细致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与日常需求,认真倾听他们对退休生活的感受。慰问中,校领导还向老同志们详细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、教学改革等领域的亮眼成果,汇报了学校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思路与办学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考,感谢他们曾为学校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。“希望老同志们能继续发挥余热,用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为学校转型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。”一句句关切的问候、一声声真诚的期盼,让老同志们深切感受到学校“永远牵挂”的温暖。
泰康之家聚暖意 工会牵头解锁养老新体验
为让老同志们直观感受新型养老服务的温度,校工会联合社会工作系、泰康养老服务中心、设计“养老新范式宣讲-手工疗愈工坊-代际影像记录”三维服务模块,共同在泰康之家黔园打造沉浸式养老体验活动。

在泰康之家的怀旧照相馆,专业化妆师为每位老同志精心打造妆容,旗袍、衬衫等服饰整齐摆放,老同志们或独自端坐留影,或与老友并肩合影,笑容从容、眼中满是幸福。“忙碌半生,难得有机会拍这样正式的照片,今天格外有意义。”一位老同志的感慨,道出了大家对这份“仪式感”的珍视。
在“养老理念分享”环节,泰康之家负责人以“让养老成为享老”为主题,通过实地参观结合真实案例详解生活照料、健康管理、精神文化等服务特色,老同志们认真聆听、积极提问,围绕照护措施、活动定制等关切话题展开交流,新型养老模式彻底颠覆了大家对“传统养老院”的认知;“AI技术体验”现场格外热闹,志愿者手把手指导老同志们下载豆包AI软件,从上传照片到添加滤镜、调整背景、插入文字特效,耐心解答每一个操作疑问,一位老师成功优化照片后欣喜不已:“科技让生活更便捷,以后我们自己也能轻松处理照片了!”

此外,活动还设置“适老服务展示”“手工疗愈工坊”“代际影像记录”等环节——工作人员通过实物演示,介绍思维数学、电影欣赏、书法绘画等适老课程,房间模型里的防滑扶手、定制厨具等细节,尽显对老年需求的精准考量;手工工坊中,老同志们与师生一起动手创作,在指尖互动中感受温情;代际影像记录则用镜头捕捉互动瞬间,留存珍贵记忆。活动尾声,老同志们共享营养午餐,畅谈往事与退休生活,工会还为大家送上纪念品,并全程保障全员安全返程。
校内活动润人心 专业赋能文化传承
社会工作系牵头的校内重阳节活动,以“轻量互动+专业实践”为特色,将文化传承与社工专业理念深度融合,让老同志们在轻松氛围中感受温暖。“湖畔摄影打卡”“代际共绘”活动温情满溢——参与活动的师生们漫步湖畔,在自然惬意的氛围中留下合影;代际共绘环节,大家携手执笔,用色彩勾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践行“陪伴是最长情的关怀”的社工理念。


“暖心手作”体验区热闹非凡,茱萸香囊缝制、重阳贺卡手作、智能手环教学等多元工坊同步开展,同学们围坐一起,在“艺术治疗”理论指导下,将节日祝福具象化为一个个精致的手作;“数字适老”模块则聚焦老年群体的科技需求,志愿者耐心教授老同志们使用智能手机拍摄家庭影像,帮助大家跨越“数字鸿沟”,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。现场更有高人气“理疗体验”区,社会工作系智慧康养与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同学们,以专业技能为师生们带来理疗体验,收到大家的一致好评。

活动还特别采用“服务-反馈-优化”闭环机制,通过满意度问卷实时收集参与体验,确保每一项活动设计都精准对接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,让关怀更有“针对性”。
校地联动践初心 校外服务彰显责任担当
走出校园,学校还以“校地协同”为纽带,联合清镇市老年大学共同举办“银铃心向党重阳颂恩情”主题文艺汇演,将敬老温情延伸至社会。


社会工作系相关负责人率领师生团队,与老年大学师生、社区百余名长者共办汇演。学生志愿者创新编排的原创舞蹈,以灵动的肢体语言诠释新时代孝亲内涵,既展现了社工专业“助人自助”的素养,又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。舞台上,老同志们的歌声、师生们的舞蹈交织成动人的旋律,台下掌声阵阵,校地联袂谱写出“服务社会、传承文化”的新篇章。
(一审:荣 莹 王 婷 二审:谢俊毓 禹彦彬 三审 :车 荧)